《部落幸存者》是生存向的城市建设游戏,玩家带领市民们在一片新的领土中定居,开辟新的家园。幸存者们需要依赖少量的物资开垦、种植、狩猎、采集、建造,扩展产业、发展贸易,应对天灾人祸,保障市民健康和幸福,提高生育,接纳流民和游客,推举官员,选择不同的发展路线以带来独特优势,并最终建立人口庞大且独具特色的繁华城镇。
曾经有一款游戏叫做《放逐之城》
2014年2月19日,一款名为《放逐之城(banished)》的游戏横空出世,几百兆的体量却包含了非常丰富的内容,一时之间该游戏火遍全球。在steam上留下了30000多条评测,其中好评率高达89%,甚至可以说是开创了一种生存向城市建设游戏的新流派。不过可惜的是,该游戏在发售之后并没有对游戏内容进行大规模的更新,导致游戏套路被玩家摸透之后游戏内容也变得乏味起来,比如游戏中的柴火价值过高而且所有商船都会收购,玩家只需要大量出售柴火就可以换回大量资源,导致地图上会建满大量的劈柴小屋,虽然难度低了但是却也变得不怎么科学了。
好在玩家的智慧是无穷的,大量可玩性极高的MOD的出现让放逐之城至今仍然有着无穷的生命力,比如像是mod作者“药药”制作的“药药扩展包”(当年我还是玩的V3.5),另外游戏中出现的“呆鸡”也是知名的MOD作者。而本作的开发者远星工作室很多人都曾经开发过放逐之城的mod,对于放逐之城有着比普通玩家更深的理解,某种程度上《部落幸存者》可以算是放逐之城的精神续作了。
出色的画面
与放逐之城偏向写实的画面不同,部落幸存者在游戏内采用了low poly 画风,一方面大概是开发成本的原因,另一方面也是采用这种画风可以降低游戏的负载,提高游戏性能,毕竟生存游戏并不是以追求高画质为目的的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游戏的画面就很难看,相反,游戏内森林、河水、山脉与各式各样颜色鲜艳又各具特点的建筑融合在一起,反而让整个画面显得非常漂亮。从高空远距离俯视小镇,可以看到一排排红瓦房冒着袅袅炊烟,河边各式建筑在水力推动下有序运行,居民们在街道上忙碌前进;而镜头拉近,又可以近距离欣赏到各种细节,甚至可以把画面固定在某个居民身上,以类似谷歌街景的方式观察居民每天的生活工作。
在游戏的音乐方面,整个游戏似乎只有一首或者几首固定的曲子,倒是跟放逐之城很相似,音乐的节奏比较舒缓轻快,令人比较放松,但整体而言显得很单一。游戏的音效部分还是做得不错的,点击某个建筑都可以听到该建筑的音效,像铁匠铺就是叮叮当当打铁的声音,而酿酒作坊则是倒酒的声音。
极具深度的游戏内容
原版放逐之城的游戏内容就已经很有深度了,玩家需要建设房屋,满足小人的衣食住行甚至起居娱乐,同时也要大力发展农业、畜牧业来生产原料,再通过各种加工业生产各种产品,还要通过与外部的贸易来互通有无,实现资源的转化和利用,而且这其中每一项都不是孤立的,而是与其他各项内容相互作用,互相影响的,也因此很容易发生一个环节出问题,整个链条都崩坏的情形。在本作中,游戏的复杂程度和面向的领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,也因此更加具有深度和挑战性。
①人口。人口向来是此类游戏的核心要素,城镇发展需要人,产业发展也需要人,没有人城市就是一座死城。游戏中玩家需要首先满足居民的住房需求,否则无家可归的居民精力回复速度慢、容易吃不饱穿不暖,非常容易发生意外夭折。而且没有住房居民就无法生育,得不到新生儿补充,居民逐渐老死,城市也就走向灭亡。游戏中居民除了吃喝住之外,还有各种其他需求,教堂、饮酒、糖果、高档食物等可以满足其精神,医生、洗澡、药品等则可以保持其体魄,当幸福度和健康度维持在较高水平时,居民会有较高的生育率,而幸福度和健康度过低时,不但不会生孩子,还会容易感染瘟疫、劳动效率下降甚至出现杀人狂等现象。而由于人口是一切的基础,所以首先满足其需求是摆在首位的。
②科技。科技系统大大丰富了本作的游戏内容,同时也提升了游戏的难度。本作中的科技树共分农业、加工、矿业、建造、宜居、教育、物流、贸易八个大项,每个大项又有若干支项、数十个科技点,绝大多数的科技点都可以解锁新的建筑或者产业,当然也有部分是被动型。科技树中的每一项可升级点都只需要1点科技点数,只要解锁了前置科技即可解锁。另外,居民在从事各项产业时也会积累产业熟练度,升级之后可以提供额外的加成。游戏中的科技点前期主要来自学校教育,后期则主要来自研究所。应该说科技点的获取速度还是比较快的,但是由于八大项科技也是相互依托的,并不能随心所欲的看到心仪的科技就一直只升这一支,而是需要兼顾前提科技,像是矿业、建造中一些加工产业就是大部分最高层科技的基础,毕竟没有这些产业生产的产品,即使你解锁了高层科技也无法进行建设。
③贸易。贸易可以实现资源的交换,同时还可以引入众多的当地无法生产的产品。本作里的贸易码头只需要一座,而不是像放逐之城那样越多越好。商船会定期到访,在顶部右侧可以看到商船、移民、灾难、丰收等事件的进度条。本作中的贸易除了传统的以物易物模式之外,其实更多的是依靠新加入的货币系统,玩家可以开设杂货店销售产品获得银币,也可以建设贸易站通过出售给外来商人换去货币。商船会带来非常多的货物,仅靠生产的物资其实很难满足交换所需,而银币则是通用货币,价值也非常容易计算。另外,贸易码头每间隔360天可以订购一次货物,像是种子、动物以及一些建筑升级物都是只能通过贸易来获得的,这种订购就只能使用银币,也因此,本作中的贸易重要性是大大提高了的。
④产业链。此类游戏之所以有难度,很大程度上在于有着丰富且互相影响的产业链,在本作中由于科技系统可以解锁众多的产业建筑,使得本作中的产业链不但数量丰富,而且环节上也变多了:以高档食物为例,首先需要有生产基础食物的产业建筑和产业工人,然后要有对基础食物进行二次、三次乃至更多次加工的产业,此外还要有对辅料的生产和加工产业,而产业建筑又需要解锁生产建筑原料的产业科技……如此扩展下来,整个产业链包含了数十个产业建筑,几十甚至上百个产业工人,而这也是为什么玩家前期常常感觉工人不够用的缘故:工人都塞进长长的生产链条里了,特别是新建了一个产业并不能立竿见影的影响生活,但是却必不可少的时候。而这也要求玩家必须控制好扩张的方向和速度,有时候解锁了新科技盲目上马反而会消耗大量资源和人力,得不偿失。
⑤内政。游戏中还增加了内政系统,虽然内政并没有太多内容,但是还是非常重要的。一个是移民审批,玩家需要建设了内政厅之后才能接纳移民,考虑到本地居民的生育率通常不高,学校毕业速度也不快,移民就是城镇补充人口最方便有效的手段了,不过也要注意有些移民会携带疾病,必须加强医疗保障。另一个是城镇官员系统,城镇最多可以有5名官员,官员有一定的任期,期满之后可以续任,也可以找新的官员代替。第一个官员是在人口超过50时选出的,然后人口每增加一定规模还会再选出官员。每个官员都带有一定的技能或者带来某些物品,比如种子或技能点、熟练度,一般来说像是增加产出、提高居民属性上下限的可以保留,而带来种子等物品的就可以到期后换人了。另外游戏还有类似海岛大亨的犯罪与治安内容,居民在幸福度低之后会摸鱼甚至会犯罪杀人,而治安官则负责维持秩序,找出罪犯。杀人犯是无法处决而只能流放的——不过这种环境下流放也基本等于死亡了。流放会导致家人幸福度下降,但是整体上感觉影响不大。
个人总结的一些经验
①初始城镇不要建太满,要给后续科技留出足够的空间,也就是要提前做好规划。比如后期提高幸福度必备的剧场,要预留出空间来。
②科技方面,要明确科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,还要知道前置相关科技,像肥皂等科技虽然很有用,但是在没解锁肉铺或者蜂房之前是无法生产的,即使解锁了也没有用。像挖沙、编织、芦苇田、砌石、烧窑等都是基础产业,生产各种基础的建筑原料,需要尽早解锁。教育中提高学校科技点数获取速度要优先点。物流第二层商贩给房屋配送资源也要尽快升级,减少市民自己拿东西浪费的时间,而像农业中大部分科技其实前期提升并不大,可以放到中后期。
③学校一定要建在中心。由于教育是以上课时间来获得完成度的,房屋距离学校过远会浪费时间在路上,影响学生毕业速度。有时候有的人都老死了,学生还没念完书呢。而一个没受过教育的人工作效率实在太低了,因此普及教育是必须的。
④矿山、采石场等可以先建初级的,采完之后再升级,最大限度利用资源。土路是个好东西,不消耗任何东西,还能增加移动速度,一定要完善道路网。
⑤农田有农闲时段,可以在秋收后暂时关掉,让工人去从事其他行业。仓库要离农田、牧场等尽量近,节省收获时间。
现阶段存在的一些不足
目前游戏虽然发售但是还在EA阶段,大量的内容特别是数值方面还在不断调整,因此目前的游戏内容并不能代表游戏最终品质。而且旧档有时候还会产生一些bug,比如我就曾经一年内连续遭遇了2次龙卷风,城市直接崩溃。因此建议大家还是尽量开新档。
①数值方面。居民消耗食物和水的速度过快,而且在优先度选择方面存在一定的混乱。学校教育时间实在是太长,毕业时间建议加快。由于产业链过长,游戏速度即使是一直保持10倍速也显得过慢,建议提供更快速度。
②操作方面每个建筑都需要逐个手工选取,并没有框选功能,像是遭遇龙卷风之后重建房屋就很繁琐。一些同行业建筑虽然会有高亮显示,但是有些并不明显,如果能加入跳转到下一个此类建筑功能就方便多了。
③一些统计数据缺少直观展示,将过多内容整合在了一个菜单里,分类又过于细导致繁琐。建议增加一些独立标签页。另外游戏没有小地图,显得少了些什么。
结语
《部落幸存者》是一款生存向城市建设游戏,画面和美术很不错,游戏有着极为丰富的内容,众多可解锁的科技极大的提高了游戏的可玩性和自由度,也让游戏难度变得比较硬核,玩家需要综合考量各种因素,为城镇居民提供各种必需品,满足其需求,同时不断扩展产业,打造一处温馨和谐的世外桃源。由于游戏本身内容极为丰富,以上也只是大体介绍了一下本作的一些游戏内容和特点,更多的细节还需要玩家自己体验,强烈推荐喜欢此类游戏的玩家入手体验。